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如何紧扣主题主线、抓牢做实三大重点,是推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
习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提高理论修养的重中之重就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懂弄通做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条例》指出了“党的理论教育重点”,强调要“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是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生动教材,只有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坚持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始终聚焦聚力,不分心、不走神、不偏离,做到制定规划时重点部署、设计项目时重点安排、配置资源时重点保障,贯穿各方面各环节,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开云APP官方登录入口、刻骨铭心进头脑。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其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必须既全面学、系统学,又分专题、分领域深入学;既抓好“关键少数”,又向基层延伸,真正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研讨班、读书班等,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党性教育是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人的“心学”。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性上至纯至真、政治上才能坚如磐石。“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党性教育贯穿集中轮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等教育培训全过程。《条例》指出:“党性教育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要依托各地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组织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洗礼”,自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政治养分。要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示警、以案明纪,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补习、严私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熔炉”作用,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专题学习、过“政治生日”、主题党日、仪式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成钢”,自觉做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人民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
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又要业务精通、本领高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干部具备过硬的素质能力,对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适应的一面在上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还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强化履职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开云APP官方登录入口、抓落实能力,更好应对复杂形势、肩负职责使命、完成艰巨任务。《条例》强调,“履职能力培训重点开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培训”,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要坚持精准赋能,把学习培训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扎实开展精准化、实战化培训,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知识培训,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不断补齐能力短板,完善工作思路举措,提升执政水平。要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乡村振兴、国家安全、基层治理等吃劲负重岗位锻炼,放在防汛救灾、维稳处突等重大斗争、重大任务第一线接受真刀真枪历练,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促使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更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全面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抓住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更好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