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际委员长强调,人大代表是法定职务,负有崇高的政治责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代表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学习贯彻习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熟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宪法、相关法律,不断增强政治能力、思想觉悟和依法履职能力。常委会工作机构要统筹谋划、认真组织好代表学习培训,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履职基础知识,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届全国人大就曾组织代表开展学习活动。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建立了全国人大代表的系统培训制度。2005年中央转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系统培训制度,要以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作等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法律案和各项工作报告的审议、计划和预算的审查、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和处理、代表职责等为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对代表的系统培训。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浙江杭州举办全国人大培训班,78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培训,被认为是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全国人大代表培训工作的开端。
2005年底,开云APP入口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的基本内容、组织安排和实施保障作出规定。该《意见》将代表学习培训的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有关宪法的基本知识和有关人大代表的地位、作用等基本知识,了解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代表意识。二是学习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审议法律案、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和决算,提出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方法以及在闭会期间参加各项活动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三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立法、监督和代表专题调研、视察,提出议案和建议等方面的工作,学习所需要的有关专门知识,提高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2022年2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9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的总体要求、培训的主要内容、代表系统学习培训制度、代表学习培训的组织实施、代表学习培训网络平台建设等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
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目前已按照代表任期制特点建立了代表系统学习培训制度,将代表学习培训分为初任学习、履职基础学习、专题学习三个阶段。代表当选后进行初任学习,一般安排在每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由中央有关部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和代表选举单位组织实施。代表在任期前两年重点进行履职基础学习,在完成履职基础学习后,及时组织代表分领域进行专题学习。通常情况下,代表在一届任期内一般参加2至3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15天;或者通过网络参加培训,一般不少于100个学时。全国人大代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20年,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代表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了“全天候”。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学习培训工作。2023年6月,设立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内设学习培训局,统筹全国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到2024年底,先后举办4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基础学习班,1200余名代表参加学习,实现了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基础学习全覆盖;还举办了6期专题学习班,1000余人次代表参加学习。
按照赵乐际委员长关于师资库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培训规范化。2024年5月,经常委会领导同意,印发了《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课程大纲》并初步建立了师资库。目前,围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课程、代表履职基础课程、代表履职专题课程、代表履职特色课程、代表履职实操课程,相互融合、互相支撑的“五合一”代表学习培训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同时,还通过开展“代表部门面对面”、改进现场教学方式等,不断探索提高代表学习效果的新路径。(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