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前培训变网贷陷阱多地达内教育被投诉诱导学员签贷虚假承诺就业
发布时间:2025-03-15 15:38:11

  “刚踏入社会就被上了一课,所谓的职业培训变成了网贷陷阱。”刚毕业的小林(化名)告诉记者。

  九派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达内教育在佛山、广州等地多个校区被学员投诉存在诱导学员签贷、虚假承诺就业等问题,已导致数十名学员面临负债压力。

  达内教育官网显示,达内教育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一家覆盖IT及互联网职业赋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教育集团。

  九派财经从腾讯热问接到线年高校毕业生小林被达内教育课程顾问热情推荐了“视频剪辑就业班”,对方承诺“学完包分配白领工作”“零基础也能高薪就业”,并着重强调“机构与名企合作,和全国超过20万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雇主合作关系”。

  “课程费要18800元,老师说可以帮忙申请贷款,分期还款压力小,还说毕业后工资很快就能覆盖。”小林回忆,在课程顾问反复渲染“错过优惠就涨价”“成年人要独立决策”的话术下,他当场签署了培训协议和网贷合同,通过第三方机构(海尔消金)贷款16800元,并“享受”了2000元优惠。

  然而,小林上课5次后发现,所谓“专业剪辑课程”仅是基础软件操作,“我叔叔是动画专业出身,看了课件直说内容粗浅。”当他提出退费时,机构以“合同注明优惠条款不退费”为由,要求其至少支付5800元“违约金”。

  小林的父亲陪同其多次与机构协商,甚至报警求助,警方认为这是“成年人自愿签约”,并未介入。拨打12345投诉后,机构仅将违约金从11800元降至5800元。

  “每天接到催收短信,说我‘恶意逃债’,还骚扰我父母和朋友。”小林提供的征信报告显示,其贷款已逾期两个月,欠款本金加利息累计超1.8万元。“刚毕业就背上债务,找工作都不敢让公司查征信。”他无奈道。

警惕职前培训变网贷陷阱多地达内教育被投诉诱导学员签贷虚假承诺就业

  在持续一周的调查中,九派财经记者发现佛山小林的遭遇并非个案。截至发稿前,来自北京、广州、沈阳等9个城市的23名达内学员向九派财经诉说了类似情况。

  2024届沈阳理工大学毕业生梁晓阳(化名)向记者表示,其在达内沈河校区咨询Java工程师岗位时,被五名工作人员轮番游说近四小时。

  他们把我的手机拿去操作,等拿回来时,23800元的‘网银分期’贷款已经生成。梁同学回忆,封闭面试更接近高压推销,工作人员刻意回避还款细则,反复强调用工资抵扣。

  在深圳,失业三个月的王志强(化名)向记者展示其手机里未读的37条催款短信。

  2024年8月,他在BOSS直聘应聘大数据分析助理时,达内工作人员承诺保底4000元转正,让其签订18800元的分期培训协议。如今完成培训的他发现,这一“就业保障”更像是一场美好设想。

  “所谓的‘企业内推’,只不过是工作人员用我的账号在各大招聘平台上盲目投递简历。”王志强无奈地表示,“真正的求职过程依然要自己去找、自己去投,和普通求职者没什么区别。”

  更令他失望的是,尽管他努力面试了12家企业,但实际待遇与培训前的承诺相去甚远——最高的月薪仅2800元,不仅远低于4000元保底的承诺,甚至还不够偿还每月的培训贷款。

  每月要还1567元,逾期违约金是本金的50%。王志强向记者展示的融易分期还款明细显示,其债务已累计至21100元。

  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近30天涉及达内教育的培训贷投诉达38起,金额从1.8万至2.5万元不等。

  随后,记者以学员身份咨询达内教育佛山校区,课程顾问仍强调“推荐就业服务”,但对贷款风险避而不谈,仅表示“分期付款是常规操作”。当问及退费条款时,对方称“合同有明确规定,优惠班次不退费”。

  一位达内教育前员工告诉记者,达内的招生方式往往依赖于58同城或智联招聘等求职平台,目标群体主要是20至28岁的年轻男性。

  “达内通常以面试的名义邀请求职者前来,最初的环节是详细询问个人情况,让你以为这是一场正常的招聘面谈。”这位前员工说道。然而,面试的真正目的并非提供工作机会,而是利用心理战术,让求职者陷入焦虑。“他们会不断强调互联网行业的风口,以及你的技能短板,给你营造一种‘如果不提升自己,就只能被行业淘汰’的紧迫感。”

  在制造焦虑之后,销售人员随即向求职者推销剪辑师课程,课程价格高达23000元。如果求职者无法一次性支付,机构会提供贷款方案。

  这位前员工坦言,部分销售人员的确依靠这种心理施压的方式来促成交易。尽管这一手段能够吸引一部分学员报名,但用户的认同感极低,甚至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就已萌生退意。

  针对此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若培训机构未明确告知贷款风险、退费条件,或合同存在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如“优惠班次不退费”),则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

  付建表示,开云APP注册消费者在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后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银保监机构举报。若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解除培训合同和贷款合同,要求培训机构退还费用、赔偿损失,并要求其承担因逾期还款给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

  近年来,职业培训机构“诱导贷款”投诉高发。以“培训贷”为关键词检索,黑猫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达29254条,涉及“虚假承诺”“退费难”“暴力催收”等关键词。

  “刚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被‘保就业’‘轻松分期’的话术迷惑。”付建认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培训合同规范性审查,并严查第三方贷款机构的资质审核流程。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培训贷”乱象背后,是部分机构利用年轻人急于就业的心理,将教育异化为金融游戏。培训平台和贷款机构均需承担社会责任,杜绝“割韭菜”式营销。求职者更需警惕“天上掉馅饼”的承诺,签订合同前务必确认条款细节,保留证据依。

  记者拨打达内教育官方客服专线,发现“号码不存在”;而通过公开渠道可查的最新工商登记电话,亦显示为空号;拨打其官网公示的消费者投诉专线时,最终提示“坐席全忙”并转入忙音。截至发稿,九派财经尚未联系上达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