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党员教育培训需“有料”又“有味”
发布时间:2025-04-08 12:37:08

  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推动党员教育培训、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行动指南。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提升培训精准性、创新培训方式、实化培训效果等方面下功夫,让党员教育培训“有料”又“有味”。

  聚焦“供”与“需”,提升培训精准性,让党员教育培训“解惑又解渴”。《规划》指出,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对党员教育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施训、按需施训,把握“有的放矢”的培训精度,多措并举激活党员教育培训“一池春水”。要紧扣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围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设置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开云APP官网政治执行力,为党员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行动上“赋能”。要紧扣破解发展难题,对不同领域的党员专题培训,精准聚焦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发展难题“量体裁衣”,将“缺什么”“需要什么”与“补什么”“培训什么”精准融合,统筹安排专题培训、集中轮训等,提升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推进改革的综合素质。要紧扣用活地域资源,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家底,将党员教育融入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振兴等工作,把农村产业带头人、“兴村治社”好书记等吸收进本土党员教育师资库,打造一批实训基地、一支本土队伍,构筑全覆盖、多层次的党员教育特色矩阵。

  聚焦“神”与“形”,创新培训方式,让党员教育培训“可圈又可点”。《规划》指出,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时代不断发展、事业不断壮大,唯有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才能引领时代、托举事业;唯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实践性强,才能抓住党员的“味蕾”、捕获党员的“心灵”、直击党员的“灵魂”,让党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要数智“送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采集、分析党员学习行为、实践表现等数据,形成“能力雷达图”,同步“个性化”定制整合员网、“学习强国”平台等文字音视频资料,依托公众号、网站等各类线上平台送去专属“学习大礼包”,让教育培训从“模糊对焦”转向“精准定位”。要集中“优学”,集成各级党校、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等平台,打造优质课堂资源,运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等方式开展集中教学,并运用信息技术衔接高质量课堂、高水平专家,将优质教学资源精准推送至基层,打破地域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实地“研学”,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身临其境”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同时要将产业基地变课堂、现场素材变教材,让党员在“沉浸式”教学中学懂弄通政策理论、汲取先进经验。

  聚焦“学”与“用”,实化培训效果,让党员教育培训“受教又受用”。《规划》要求,纪律作风更加严实,党性修养和实践本领显著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此,必须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闭环体系,引导党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干账单”,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健全实践转化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设岗定责等,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积极深入项目建设、改革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把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要健全跟踪回访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参训党员培训前后的变化,并及时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尚存问题,全面收集分析共性问题,针对性开展查缺补漏式培训,确保培训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一训了之”“训前训后一个样”。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用好用活党组织考评、群众测评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培训后实绩好、口碑好的干部加强培养、优先使用,让学得好、干得好的党员“脱颖而出”,激发党员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活力源泉”,使党员教育培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动力、汇聚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