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二)
发布时间:2025-04-11 06:21:33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团风县整合县内优质现场教学点,精心设计“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示范、非公企业党建”等五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精品线路,便于各级党组织参考查阅、进行现场教学。

  (杜皮乡红军广场——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及纪念馆——黄冈中心县委旧址) 2学时

  简介:红军广场位于团风县杜皮乡杜皮村,因其红色历史而命名。1927年3位英烈在此随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这里是红二十八军主要活动区域,红军将士昼伏山林、夜传火种,化作动员群众投身革命的燎原星火,数十名优秀青年积极参加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谱写壮丽篇章。

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二)

  广场北侧,党旗火炬雕塑擎天而立,烈焰般的造型似要冲破云霄,与大别山巅的松涛共鸣,诉说着“革命火种永不灭”的铿锵誓言。广场内陈列着飞机坦克,退役的歼击机昂首向天,斑驳的坦克铁甲铿锵,这些曾戍卫长空的“钢铁雄鹰”与横扫疆场的“陆地猛虎”,将革命年代“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卓绝,与新时代“强军梦”的磅礴伟力凝成血脉相承的红色坐标。

  作为鄂东红色文化核心节点,这里与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黄冈中心县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共同构成6平方公里的“红色矩阵”,形成集党史学习教育、军事研学、精神传承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长廊。区域内保留的红军洞、无名烈士纪念碑等历史遗存,配合专题教学、情景教学等创新教育模式,让革命文物真正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简介: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5年,1981年竣工对外开放。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升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占地面积35.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36平方米,其中纪念建筑物面积1604平方米,主要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黄冈革命纪念馆、鄂东抗日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纪念馆、烈士祠、黄冈英烈园、黄冈名人纪念园、红军招待所旧址、烈士和红军墓区等纪念设施,纪念馆共分9个展区,珍藏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毅、刘西尧、张体学、漆先庭等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其中珍藏画像、照片248张,图表21幅,实物42件,生动展现了黄冈革命老区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投入3000万元的黄冈革命纪念馆正在火热建设中。

  1979年原国家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分别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建立鄂东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名垂千古”的碑文,原中央宋平为“黄冈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还有王任重、方毅、林佳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陵园视察指导工作,亦分别为陵园和著名烈士题词颂赞。

  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成为大别山地区传播红色文化的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各级领导和八方宾朋。

  简介:黄冈中心县委旧址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黄冈县委在黄冈活动的中心机关所在地,位于团风县杜皮乡孙家冲境内的张家塆。开云APP官网抗日战争爆发后,开云APP官网开云APP官网湖北省委根据形势发展,指派刘西尧同志任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来黄冈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38年1月刘西尧来黄冈,在听取漆先庭等人的黄冈党组织发展状况的汇报后,召开黄冈中心县委会议,决定把抗日武装斗争工作重点放到山区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38年4月,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黄冈县贾庙大崎山地区的杜皮孙家冲张家塆。中心县委书记刘西尧在这里主持召开一系列会议,并在此成立中国领导的独立抗日武装——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还作出部署,打响鄂东敌后抗日第一枪。

  黄冈中心县委在杜皮张家湾工作仅有一年半的时间,却成为黄冈革命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浓墨重彩之笔,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创造了游击抗日的奇迹,谱写了黄冈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解放战争时期,漆少川同志接任中心县委书记,这里更是指导鄂东解放战争的重要基地,尽管实行,迁民并村,这里革命红旗不倒,革命火种不熄,红色土地永远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