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APP下载:印江:“六项行动”推进“强师工程”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5-01-30 08:36:40

  印江县作为全省首批五个“强师工程”试点县之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聚焦“立德树人、专业提升、骨干培养、体系建设”,积极实施“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六项行动,推进“强师工程”试点工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新局。

  省级“强师工程”启动以来,定期开展“八个一”专项行动。定期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以“八个一”活动(阅读一本师德师风读本、开展一周集中学习教育、组织一轮先进事迹报告、举办一场师德演讲比赛、上好一堂警示教育课、唱好一首自律歌、组织一次师德师风测评、撰写一篇师德教育心得)为载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促进教师实现“四个回归”(回归书本,重视学习;回归课堂,研究教法;回归家庭,珍惜幸福生活;回归社会,履行责任义务)。常态化开展“四学四比三争”活动。深入学习“四史”,比政治信仰;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比责任意识;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比育人能力;深入学习法规法纪,比言行举止;努力争做优秀员,争做学科教学能手,争做优秀教师。建立落实“5+6”机制。修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实施办法》《师德考评办法》,制定《师德失范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和师德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制度》和《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制度》。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教育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领域的难点、堵点。建立县领导联系学校和教育局班子成员包保学校、学校领导包保教师机制,形成层级式包保网络。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建立师德师风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师德师风领域的重点问题。建立师德失范问责机制,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建立教师激励关怀机制,提升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目前,印江县教育局编印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读本》,内容包含《政策篇》《制度法规篇》《警示教育篇》《榜样篇》《励志篇》,要求全县教师学习,补足教师“灵魂之钙”,同时启动了全县师德巡回报告活动。开云APP官网新寨镇通过演讲比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强师德引领。印江二中通过“整治师德师风,提升师德水平”自查自纠,开展落实“铸魂行动”。县实验小学开展警示教育,为教师职业操守、行为划“红线”。全县教师践行“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的氛围更加浓郁。

  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落实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印江按照“研学提能、培学提能、考学提能”思路,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强化研学“提能”。开展以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教师读书活动;开展以提升教师解题能力为目的的解题研究活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开展以全员提升为目的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以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为目的的专题教研活动;开展以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活动。强化培学“提能”。开展好以“三字一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互联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技能培训;以课标解读、命题、学科教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素养培训;以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素养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开展好思政课教师培训;突出“五育并举”,开展好音体美教师培训;突出普职融合,开展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强化考学“提能”。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全县学科教学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增加学科试题讲评、群文阅读等方面的课题;以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评课稿、实验操作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评比活动;以教材和课标为考点,开展教师专业知识与课程标准考试。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强师工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着力加强领军团队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才能汇聚强大的辐射力量。”印江县教育系统强化培优力度。落实“薪火”行动,实施“名优培育”计划,加大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和名校长的培养力度。计划到“十四五”末培养县级骨干教师500人、县级名校(园)长10人、县级名教师50人。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20人、市级名校长5人、市级名教师20人。培养省级骨干教师60人、“黔灵名校(园)长”3人、“黔灵名师”12人。加大引才强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引进保障制度。探索聘请高层次学校管理人才托管学校试点工作机制。建立跨县招聘优秀教师免试准入制度。巩固提升东西部教育协作对口帮扶成果,建立完善对口帮扶城市优秀教师到印支教机制,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注入。拓展辐射广度。充分利用县级“三名”工作室(坊)平台,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学员定期跟岗”“青蓝工程”和“送培送教下乡”活动,引领乡村教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示范学校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强弱结对、城乡结对的方式带动乡镇薄弱学校发展。

  “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是老百姓对乡村教师的普遍期望。围绕“招得来、留得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根据岗位需求,加大对“特岗计划”教师和免费师范生的招聘力度。推行集团化办学,实现集团内教师互补、轮岗、交流。建立乡村教师正向交流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建立乡村教师平行交流机制,促进校际之间学科结构平衡;建立城区教师逆向交流机制,增强教师危机意识。继续推行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经历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的工作机制。落实基层副高职称政策,扩大乡村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落实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围绕“找回自己人、充实本地人、留住外来人”,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实施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与省内外师范院校签定定向培养协议,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建立县外教师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慰问活动,在轮岗交流、专业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对优秀县外教师予以倾斜,千方百计留住“外来人”。围绕“帮得实、教得好”推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建立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乡镇薄弱学校机制;继续实施区域教研发展共同体;继续开展百名骨干教师精准帮教和名师工作室送培送教活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课题。打造培训基地。以“三名”工作室为依托,分学段打造教师培训基地,逐步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培养具备教师培训资质的名师,十四五期间,争创省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区域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各1所,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3所。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品牌课程”。创新培训方式。积极争取与省内外师范类高校建立教师培育协作关系,构建新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着力提升该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大与广东省东莞市的对接联系,每年选派优秀后备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东莞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挂职跟岗学习;每年遴选优秀后备管理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到部属师范院校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加强课程建设。整合名师资源,充分挖掘国家级、省市级名师的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潜力,将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作为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名师、“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的主攻方向。积极申报参与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开发。

  工作能否有效推进,政策能否落地落实,效果是否明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指导。印江县建立督导视导体系。建立专职督学制度,抽选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组建专职督导组,实施专业化督导。完善兼职督学制度,发挥兼职督学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实施常态化督导;强化教学视导,用好“推门听课”“跟踪监测”等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任光勇、王治洪)

开云APP下载:印江:“六项行动”推进“强师工程”开新局(图1)

  “我在遵义出生,又在遵义工作,从小就听着长辈讲遵义会议的故事,更应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实际、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驻村杜富佳这样说。…

  “贵州是遵义会议精神诞生的地方,我们从小听红色故事长大,遵义会议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80多年后的今天,遵义会议精神依然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