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佳节,大街小巷弥漫着浓厚的年味。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穿汉服过新年、拍汉服写真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传统服饰与传统节日交相呼应,演绎出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平台,“汉服过年穿搭”“蛇年汉服写真”成为搜索关键词。网友们纷纷化身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热情分享自己身着汉服过年的精美装扮,一张张照片定格下汉服与新年的完美融合。这股汉服潮流不仅停留在网络空间,还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商场、地铁……年轻人勇敢地将汉服穿进日常场景。
与此同时,汉服产业也迎来发展机遇,多家汉服店铺推出春节新款。此外,还有写真馆、工作室也精心筹备了汉服写真套餐。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汉服热究竟为传统春节带来哪些惊喜变化,又如何见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身着汉服过年的美好瞬间被广泛分享,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汉服文化的兴趣。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平台上,“汉服过年穿搭”“蛇年汉服写真”等话题热度飙升,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汉服新年装扮,交流选购汉服、拍摄写真的经验,形成了浓厚的线上汉服文化氛围。
春节前夕,北京汉服爱好者惹茶在大观园组织了一场新年汉服群像拍摄活动。据悉,惹茶是一名00后汉服博主,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接触汉服。从2024年下半年起,她陆续组织汉服群像,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盛唐月团中秋宴》《二十四节气拟人》等群像。对于蛇年新春,惹茶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展示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场活动吸引了二十多名“同袍”和摄影师的加入,活动当天,“同袍”们身着各式具有春节氛围的汉服,还有人扮演财神一角,喜气洋洋。他们还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瓜果点心、寓意吉祥的春联以及喜庆的道具红包,这些物件既承载着传统年味,又身兼拍照“神器”之用。拍摄间隙,大家围坐一处,品尝着香甜的点心,欢声笑语回荡在庭院之中。
“我们都是普通的汉服爱好者,参与此次拍摄的摄影师们,也全是因志同道合、怀着对汉服文化的一腔热忱,自愿聚在一起进行互勉群像创作。这场活动从筹备到落地,每一个环节都源自大家的赤诚之心,我们身上穿的汉服都是自备的,妆容和发型也基本上都是自己打理的。我组织这场活动没什么复杂缘由,纯粹是因为爱好而已。”惹茶感慨道。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随着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国潮崛起,曾经只局限于小众圈层爱好的汉服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潮,不断“破圈”。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穿汉服出街拍照游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还有人将汉服穿进办公室、商场、校园、地铁、开云APP网址公园等地方。他们以独特的着装方式,展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今年春节,惹茶特地挑选了三套汉服回家过年。“我老家的朋友和我姐姐都非常喜欢汉服,但是对汉服文化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想带汉服回家给大家科普下,顺便给大家做个美美的造型。”惹茶继续分享道:“我觉得我姐姐‘爆改’得非常成功,我给她做了一套明制造型,明制长衫披风搭配凤冠,见到她的人都夸赞她非常有古典气质。”
同为00后的小李(化名)是一名大二学生,在小李的衣橱里,挂着不少汉服和汉元素服饰。平日里,校园与街头巷尾常见她身着马面裙的靓丽身影,自信展现传统服饰魅力。而今年春节,年味与古韵碰撞出绚丽火花,小李特意精心挑选一套新年主题汉服,开启拜年之旅。“家里人都觉得很漂亮,我觉得这是属于咱们中国人的‘新年皮肤’。”小李非常自豪地分享道。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值得一提的是,汉服的“破圈”不仅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更催生了一系列产业机遇,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生产制造领域,以山东曹县为例,作为全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汉服的火热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不少景区周边,汉服租赁店也为游客提供了便捷,浓厚的汉服氛围同时又吸引了游客的参与,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1月25日,本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合生汇内的一家写真馆,探寻其独特的新春“仪式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迎接蛇年,他们早在12月底就精心筹备并上架了新年特别套餐,其中就包括汉服写真,活动将一直持续至今年3月,横跨整个新春旺季。
在一家位于北京前门附近的汉服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精心布置的新年主题影棚。影棚内,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色的背景墙、红色的春联和福字、金灿灿的元宝、道具鞭炮,营造出浓郁的春节氛围。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套红白配色的明制汉服:“店里搭了内景,可以无限时拍摄。您可以自带摄影,也可以让店里的摄影师拍摄,目前‘小财神’比较火。”
除了写真馆、工作室外,春节前夕不少独立摄影师也通过社交平台接到了订单。一位从业一年多的摄影师小王(化名)向记者透露,不少顾客在元旦前就已经拍好了新年照片,自己收费仅99元一小时,两小时起拍,以亲民价格吸引了不少人。
这个价格并不包括服装和妆造,不过他能为顾客推荐靠谱化妆师和服装租赁渠道,同样收获众多汉服爱好者青睐。对于他而言,自己有本职工作,通过摄影发展了副业。
采访中,一位消费者开心地表示:“新春佳节,拍套汉服写真,花费不多却意义非凡,能留下珍贵回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汉服热为传统春节注入全新活力,让古老与现代在新春佳节温暖相拥。
残疾人程序员,残疾人大数据工程师,残疾人动漫设计师……春节前夕,《华夏时报》记者探访创美助残基地位于天津南开区的一栋写字楼,看到楼内墙上贴着诸多岗位信息。
据介绍,该基地与天津市残联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残疾人的信息化就业之路。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创美助残基地已成功安置了1000余名残疾人就业。其中不少残疾人还通过专业培训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跻身高薪职业行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固有偏见,更为残疾人就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社会的某些角落,一种固有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残疾人能找到工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即便找到工作,往往也只局限于某些特定行业。
然而,当《华夏时报》记者走进天津的这家助残基地,却看到了令人意外的场面:基地内繁忙而有序,档案扫描、大数据标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训练、动漫设计、直播等业务“遍地开花”。
据了解,创美助残基地的残疾人员工大多来自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天津聋人学校和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这些高校毕业的残疾人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成功涉足程序员、AI工程师、动漫设计师等高技能领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凭借智慧和努力,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最高的(残疾人员工)月薪资过万。”在采访这家助残基地时,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据悉,创美助残基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天津助残平台,平台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使得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获取政策信息、民生资讯以及各类助残服务。他们通过职业测评和就业辅导帮助残疾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在心理层面,基地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以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该平台,残疾人还可以了解到线下的活动安排、技能培训机会以及求职招聘信息。
在与基地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与阿里、百度、今日头条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基地还积极优化各类设施,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基地特别关注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创新性地开设了手语直播教学项目,为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人士学习新知识提供便利。
此外,记者在基地告示栏看到了很多比赛信息:棋牌比赛、台球比赛、三国杀比赛、乒乓球比赛。这些活动的定期举办极大丰富了残疾人员工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创美助残基地的运营主体为民营企业创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总部位于天津南开区(曾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公司总经理翟震刚自2004年起便开始与天津市残联合作,共同探索残疾人的信息化就业之路。
在与天津市残联的合作过程中,翟震刚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政策支持与关怀。他提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许多残疾人因种种原因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环境,而企业方也对安置残疾人存在诸多顾虑。
面对这一困境,翟震刚与天津市残联共同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就业模式——集中就业基地与劳务派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统一管理残疾人,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将残疾人派遣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为残疾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翟震刚介绍,创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早在2016年便与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残疾人提供见习和培训机会。当年,他们一次性吸纳了30多名残疾人大学生进入企业,为他们提供再培养,并承接企业的各项开发和维护工作。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残联领导的高度认可,并逐渐形成了固定化的运作模式。通过专业培训和再培养,这些残疾人大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胜任软件开发、维护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2017年,翟震刚在西青区成立了天津第一个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该基地以统一管理、劳务派遣的方式,将残疾人派遣到各用人单位,实现了残疾人就业的合法化、合规化。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为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实现了双赢。
翟震刚1976年6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投身助残事业时,他表示,这既源于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源于他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他年少时因疾病右眼失明,虽然不符合领取残疾证的条件(左眼视力正常),但他从小就深知残疾人的不易。因此,当他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
据悉,截至目前,创美助残基地已成功建立了2个残疾人集中就业场所、5家盲人按摩店、31个社区就业站、5座助残农场、1个养蜂场、1个养鱼塘和1个旅游基地。通过与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基地成功开发了30余种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并成功安置了1000余名残疾人就业。
在市残联和市标准委员会的指导下,创美助残基地出台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适应力评估》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与运营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支持机制,并聘用了专职就业辅导员,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测评、就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支持性就业服务。同时,基地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天津助残平台,开云APP网址整合全社会资源,提供政策查询、民生资讯、助残服务、线下活动、技能培训、求职招聘等综合信息服务。
如今,创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天津乃至全国助残事业的佼佼者。该模式在全国多个省份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翟震刚本人,也成为了助残事业的杰出代表。